聚焦广东

当前位置 > 聚焦广东 > 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广东编织民生安全网

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广东编织民生安全网

fiogf49gjkf0d


从3月1日起,在东莞读书的外来工子女又能享受一项惠民政策:在莞就业并连续参加当地社保满一年的职工,其在东莞积分入学的非莞籍子女将能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。

这是外来人口众多的东莞市,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又一项创举。

在广东,由省及市,类似的民生政策在近些年不断推出:“九成大病不出县”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、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……持续强化民生投入,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正在成为广东共享发展的主线思路。

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“共享”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,并指出,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。

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重要论述,他强调,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不是一个抽象的、玄奥的概念,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、止步于思想环节,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。

近年来,广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,抓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主攻方向,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、就业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等问题,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,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。

广东将2018年确立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。对于这个全国经济第一大省而言,共享发展不仅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基石,更是增创新优势的发展动力——改革开放以来,大量人才在广东创业、创新,成就广东的发展传奇;在未来,广东的发展要更加突出共享理念,将共享作为显著的优势来激励发展。 ●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靳延明 李书龙

基本民生—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

“以前是小病到贺州,大病到广州,现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名医啦。”谈起家乡医疗条件的变化,来自清远市连山县的全国人大代表覃春辉喜上眉梢。

此前,由于连山县医疗条件相对落后,当地群众总是跑去外地看病。如今,随着“对口支援”和“远程医疗”的开展,连山的群众不出大山就能享受完善的医疗服务。

去年以来,广东通过强化县级医院建设、深化对口支援、加强人才培训、开展远程医疗等系列举措,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。按照规划,广东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“九成大病不出县”,逐步解决县域内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。

全省医疗服务逐步改善的背后,是广东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探索与努力。放眼全省,诸如此类正在享受日渐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事例,已是不胜枚举。

从2016年开始,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在广东报名参加高考,今年共有9000多人符合报考条件。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的广东,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被视为实现“三个定位、两个率先”目标的重要一环。

2015年,广东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已提高至2728.7亿元。在“大手笔”的投入下,各地放开手脚创新机制,打出优质学位“扩容促优”、城乡教师“一盘棋”流动、外来工子女积分入学、政府购买民办学位等“组合拳”,开辟城乡教育“追峰隆谷”的均衡发展之路。

从衣食住行到教科文卫,从本地城乡居民到异地务工人员,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逐步推进,为南粤大地的亿万群众编织了一张基本民生安全网。

近年来,广东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,保障改善民生机制不断完善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广东全省各级财政对公共教育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累计达到30065亿元,占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,从2011年的63.7%提高到2015年69.6%,

持续强化的民生投入,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快速提高,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。数据显示,“十二五”期间,广东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3.5%以内,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.8%,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,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,全省养老、失业、工伤、医疗、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均继续居全国首位。

底线民生——编织民生安全保障网

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,惠州苏友英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
这位64岁的“空巢”老人,如今每月能够收到1300元的城镇“三无”人员生活补贴,还能享受专业养老机构的居家照料。“我现在几乎连衣服都用不着洗,临老竟是享上了清福。”苏友英感慨万千。

苏友英所在的惠州市惠城区,一家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承接了全区300多位“空巢”困难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,当地政府则以购买服务的方式,向机构提供每人每月200元的服务补贴。让不少高龄的空巢老人“老有所养”,在服务员的精心照料中,度过安详的暮年时光。

苏友英晚年生活变化的背后,是广东编织底线民生保障网的积极努力。

兜底民生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,其与改革发展是相融互促、辩证统一的关系。广东意识到,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,既有利于人民群众共享广东改革发展的成果,也能从源头上减小社会矛盾产生的几率,有利于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和全面小康的目标达成。

多年来,广东省委、省政府对解决好底线民生问题高度重视。2014年初,广东省首次将“底线民生”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。此后连续三年,广东将“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”,列为当年度全省10件民生实事之首。目前,广东省计划到2017年投入超过820亿元用以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,将惠及5400多万人次。

在广东省市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之下,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一路走高。翻开广东的底线民生“账本”,可以看到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:

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;

城镇、农村低保补助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333元、147元提高到374元、172元;

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所在县(市、区)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%以上;

孤儿集中供养水平从每月1150元提高到1240元,分散供养水平从每月700元提高到760元;

城乡医疗救助人均补助标准从每年934元提高到1556元;

残疾人生活津贴从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,重残护理补贴从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……

一件件小事汇聚在一起,编织了一张幸福的大网;一件件实事累计在一起,变成了一本民生大账。

发表时间:[ 2016/3/15 16:26:48 ]